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学成果奖>>正文
6-已发表的教研论文
2025-09-14 16:39   审核人:

项目组成员发表教研论文33篇。

[1]王常顺, 潘为刚, 张广渊, 等.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[J]. 科技风, 2020, (20): 43-44.

[2]王常顺, 张煌, 单素素.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电气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[J].科学咨询, 2025, (01): 63-66.

[3]胡冠山.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气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8, 5(10): 15-18.

[4]张媛媛, 张华. 同侪教学观察:高等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实用手段[J].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, 2024, 39(05): 1-8.

[5]张广渊, 付晨, 朱振方.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--以山东交通学院传统工科专业"人工智能+"新工科改造为例[J]. 教育教学论坛, 2020, (47): 7-8.

[6]朱振方, 张广渊. 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[J]. 课程教育研究, 2018, (30): 239+241.

[7]张煌, 王常顺等.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[J], 高等教育前沿, 2021

[8]张煌, 王常顺, 韩耀振.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研究[J]. 科学咨询, 2025, (02): 285-288.

[9]韩耀振, 孙毅, 马荣琳, 等.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构建与实施[J]. 科教导刊(下旬), 2017, (33): 58-59.

[10]朱振方, 张广渊.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--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[J].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, 2018, 33(05): 22-26+33.

[11] 王常顺, 潘为刚.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[J]. 科技创新导报, 2017, 14(01): 186+188.

[12]胡冠山, 潘为刚.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探讨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9, 6(35): 24-26.

[13]胡冠山, 潘为刚. 以科技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设研究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8, 5(49): 54-56+77.

[14]单素素, 王常顺, 侯明冬. 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[J]. 科学咨询, 2025, (05): 183-187.

[15] 韩耀振, 潘为刚, 胡冠山等.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及思路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9, 6(79): 168-170.

[16]朱爱民, 李洪华, 司冠男, 张媛媛.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专业评估体系构建研究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9, 6(75): 287-289.

[17]胡冠山.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建设与研究[J].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, 2025, (04): 68-71.

[18]韩耀振, 王常顺, 侯明冬, 等. 专业硕士计算机控制教学案例库建设[J]. 高教学刊, 2024, 10(34): 84-88.

[19]张华, 张学祥. 和平教育学:内涵、对象与方法[J]. 潍坊学院学报, 2024, 24(04): 40-44+101.

[20]张华, 尹宁洁. 沂蒙精神视域下的沂蒙家训现代价值转换[J]. 潍坊学院学报, 2020, 20(01): 80-83.

[21]潘为刚, 肖海荣, 王常顺, 等. 以科技竞赛为引领,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与实践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8, 5(06): 26-27+36.

[22]王常顺. MOOC思维在"单片机原理与应用"课程中的应用[J]. 名师在线, 2016, (04): 53-54.

[23]赵峰, 张广渊.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[J]. 成才之路, 2023, (30): 113-115.

[24]赵峰, 张广渊. "人工智能+"机器人工程微专业的构建与探索[J].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, 2021, 36(05): 26-31.

[25]付晨, 陈瑶瑶, 张广渊. 基于"MOOC+在线互动"的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[J]. 计算机教育, 2020, (10): 87-92.

[26]杨君, 韩耀振, 杨光, 等. 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--以《现代控制理论》课程为例[J]. 时代汽车, 2025, (18): 61-63.

[27]李佩禹, 庞程程, 韩耀振. 基于多平台协作的高校线上教学实践探索--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[J]. 教育教学论坛, 2020, (32): 7-9.

[28]韩耀振, 张煌, 胡冠山, 等.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探究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9, 6(85): 179-180+198.

[29]孙毅,韩耀振,胡冠山,等.《电路原理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[J].教育现代化,2019,6(A5):82-83.

[30]马荣琳, 韩耀振, 潘为刚, 等.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8, 5(30): 100-101+105.

[31]韩耀振, 马荣琳, 胡冠山. 基于OBE的交流调速系统与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研究[J]. 教育现代化, 2018, 5(10): 107-108+122.

[32]王朋, 朱振方, 徐硕博, 等. 机器视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[J]. 山西青年, 2024, (11): 52-54.

[33]高嵩, 潘为刚, 赵峰.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[J]. 造纸装备及材料, 2022, 51(12): 242-244.


""   

附件【论文1-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-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电气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3-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气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4-同侪教学观察:高等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实用手段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5-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研究——以山东交通学院传统工科专业“人工智能+”新工科改造为例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6-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7-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8-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思政建设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9-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构建与实施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0-新工科背景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——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1-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2-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探讨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3-以科技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建设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4-线上线下双向融合的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5-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及思路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6-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专业评估体系构建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7-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建设与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8-专业硕士计算机控制教学案例库建设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19-和平教育学:内涵、对象与方法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0-沂蒙精神视域下的沂蒙家训现代价值转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2-MOOC思维在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”课程中的应用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3-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4-“人工智能+”机器人工程微专业的构建与探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5-基于“MOOC+在线互动”的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6-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——以《现代控制理论》课程为例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7-基于多平台协作的高校线上教学实践探索——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8-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探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9-《电路原理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30-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31-基于OBE的交流调速系统与变频器应用课程教学研究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32-机器视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33-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.pdf已下载
附件【论文21-以科技竞赛为引领-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与实践.pdf已下载
关闭窗口
教学成果奖
 成果申报书 
 研究报告 
 支撑材料 
 首页  中心概况  新闻动态  实验室介绍  实践教学  教科研成果  学生竞赛  规章制度  常用下载  教学成果奖 

电话:0531-80683266

电气电子实验中心中心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: